肛门快感
3岁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肛欲期”,此时家长应如何应对?
接纳和尊重孩子肛欲期的表现 肛欲期是孩子心理和生理发展必然要经过的一个阶段,从内心尊重孩子的发展,最好不要将孩子尿湿裤子或者大便在裤子里作为家人的谈资,更不可以当着孩子的面议论。
如何面对孩子的肛欲期?
在幼儿园的每一个时期里,会有几个之前大小便能自理的宝贝频繁的尿裤子或大便到裤子里。这是宝贝们在度过他们的“肛欲期”。膀胱是一个容器,之前总是还没有装满的时候,孩子就被提醒或按照规律去排便。而膀胱括约肌必然是要发展的,要发展到装满了再去排便,所以每一个成人在这上面都是可控和再坚持一会儿的。而括约肌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练习。在这个练习的过程中,孩子控制不好,就会频繁的尿裤子。这不是孩子的退步,是孩子成长必经的阶段。请家长理解,不是我们不提醒孩子尿尿或对孩子照顾不周导致孩子频繁尿裤子,提醒孩子尿尿远比给孩子换裤子简单的多。这个阶段的孩子不会因为您的提醒而放弃发展自己的机会。就像晚上您频繁的把尿,孩子还会尿床一样。请家长相信,我们了解孩子的这个发展阶段,所以会用全部的耐心陪伴孩子,平静的帮助他们换裤子。 如何面对孩子的肛欲期?文胡萍孩子在学会自己脱裤子解大小便后,反复出现憋大便或憋小便,并将大便或小便解在裤裆里的现象,这就是孩子肛欲期到来的表现。在肛欲期,肛门和尿道括约肌的收缩和放松都可以给孩子带来性的体验。所以,有的孩子从憋尿中获得性快感,有的孩子从憋大便中获得性快感,但是,并非每个孩子都有非常明显的肛欲期表现。孩子的肛欲期一般经历两个月左右就会结束,肛欲期的结束,标志着孩子的性心理向着下一个阶段——生殖器期迈进。这两个月中,如果成年人对孩子大小便的训练太严厉,孩子就会感觉紧张,心理压力大,会扰乱孩子控制大小便的自然节律,孩子将大小便解在裤子里的次数就越多,肛欲期拖延的时间也就越长。有的孩子几个月甚至半年多都不结束肛欲期,孩子的性发展就出现了停滞状态。孩子在肛欲期的表现多种多样,父母应该如何应对孩子的肛欲期呢?尿湿裤子以后我女儿两岁8个月,从上个月开始出现憋尿的现象, 每次憋尿的时候都表现出很紧张的样子,脸发红,会夹腿,撅起屁股,说想尿尿。我带她到厕所后她又尿不出来,但转眼又尿在裤子里,最多的时候一天尿了5次裤子。这是她尿胀的时候夹腿有性的感觉吗? 这段时间我还经常对她发脾气,老觉得她烦。昨天她还把大便拉裤子里了。我觉得孩子不光是尿裤子的问题,她各方面都有点倒退的感觉,最明显的是整天叫“我是小bb”,躺在地上要我抱,还特别黏我,吃饭都要坐在我怀里要我喂,想想似乎跟她开始憋尿的时间差不多,我都有点承受不了了!由于父母不懂得儿童肛欲期的表现,对于孩子出现尿湿裤子或将大便解在裤裆里的现象非常生气,认为是孩子不听话,故意捣蛋或贪玩不愿意上卫生间引起的,于是开始打骂孩子,企图让孩子结束这样的情况。但是,父母的打骂却招致孩子变本加厉的“报复”——更加频繁地尿湿裤子,或将大便解在裤裆里。当孩子承受不了父母给他的压力时,就会出现退缩的状态,比如故事中的女孩整天叫“我是小bb”,躺在地上要妈 妈抱,吃饭要坐在妈 妈怀里,还要妈 妈喂,这是孩子在寻求自我保护的方法,她希望自己回到小的时候,那时她尿裤子妈 妈不会打骂她。孩子的退缩和反抗行为都是孩子承受不了压力、内心在挣扎的反应。当孩子出现了肛欲期的表现时,父母最明智的做法是平静温和地告诉孩子:宝贝,这不是什么问题,妈 妈给你换上干净的裤子。家庭里的所有成员都必须持这样的态度:不可以羞辱、耻笑和责骂孩子,不可以当着孩子的面议论,不可以将孩子尿湿裤子作为家人的谈资。父母和家人的羞辱、耻笑和责骂会让孩子产生不健康的羞耻感,形成自贬和低自尊的人格。父母也不要告诫孩子“下次记住去卫生间”,因为孩子早在肛欲期前就知道了大小便要上卫生间,现在正是他练习控制自己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上卫生间了。有的孩子在没有父母和幼儿园老师的压力下,肛欲期也会出现过长的情况,这就需要幼儿园老师和父母运用一些情景或游戏来引导孩子。李跃儿巴学园的王丽老师是这样来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肛欲期的:点点两岁多时开始出现憋尿的现象,刚开始孩子会憋很久,直到他憋不住了的时候就会到卫生间去尿尿。后来孩子就直接尿在裤子上。每次尿湿裤子后,王丽老师都平静地给他换上干净的裤子,这一过程持续了近半年。于是王丽老师开始想办法让孩子自己上卫生间。一天上午,王丽老师邀请点点和她最要好的朋友小雅一起在院子里建户外卫生间。点点和小雅很兴奋,大约半个多小时,就把户外卫生间建好了。于是王丽老师就先跟小雅说:“你们来当卫生间的管理人员吧!如果有人来上卫生间就先收费再卖门票,你发门票,点点来收费好吗?”小雅和点点很开心地答应了。随后王丽老师剪了方纸做门票,并规定以拍手代表交钱,拍一次手代表交一毛钱。“哦,对了,趁其他小朋友还没发现我们的游戏,我们应该先试试卫生间,每个人先上一下,别人如果看见我们上了,肯定就愿意来了。” 王丽老师对点点和小雅悄悄地说。小雅很爽快地就上卫生间了,看见自己的好朋友上卫生间,点点也开心地跟上。就这样,没等其他小朋友来,她们俩玩着就上了两三次卫生间。后来巴学园的孩子都来光临这个新建的户外卫生间,小雅发票,点点收费,两人开心地忙碌着。那天,点点半年多来第一次没尿裤子,这样的游戏王丽老师协助她俩玩了三天,这三天里,不管是室内还是户外,点点都开始主动地去上卫生间了。从第四天开始,点点就完全可以不用协助,很自然地告别了尿裤子,因此,巴学园流行起了户外卫生间。我摸到了黄金记得我的儿子3岁时,刚上幼儿园不久。有一天先生去幼儿园接他回家,到幼儿园后儿子告诉先生:“爸爸,我的裤子湿了。”先生带儿子到卫生间,以为他要小便,就站在便池旁等。儿子一动不动,先生也没有多想,以为儿子尿湿裤子,就将手伸到儿子裤子里摸,想看看湿到什么程度,结果摸了一手的大便。先生没有生气,反而大笑着对儿子说:“哈哈,你看我摸到什么了,黄金啊!”父子两个高兴地回到家,先生给儿子换洗干净后,儿子就自己玩去了。时隔半个月,儿子又故伎重演了一次,先生依然大笑:“我又摸到黄金了呀!”和前次一样对儿子没有半句责备。我们也没有因此告诫儿子以后要记得上卫生间之类的话,没有将这个事情当回事,后来没有再出现这类事情了。现在我才知道那是儿子的肛欲期。后来和先生回忆起这件事,我赞扬他的做法很伟大,在10多年前就能够做到保护孩子的自尊,那声大笑和摸到黄金的说法让儿子完全放松,不会因为将大便解在裤子里害怕被爸爸责备而紧张。我问先生当时为什么说笑,先生告诉我:“孩子还小,不小心解大便在裤子里很正常呀!儿子已经怕老师批评,也不知道大便在他裤子里多长时间了,好可怜啊,我为什么还要责备他呢?我要让他快乐一点,就这样逗他,让他高兴。”我庆幸儿子有这样一个伟大的父亲,他的肛欲期得以顺利度过!朋友约我喝茶,谈及她儿子的憋大便问题。孩子憋大便的情况已经近一年了,目前是3~5天解一次大便,最长的时间是7天才解便。起因是孩子3岁刚进入幼儿园时,看到班里有小朋友将大便拉在了裤子里,老师的处理的方式在孩子心里形成了阴影。于是,在一次将大便解在裤子里后,孩子就开始了对解大便的恐惧,憋大便就此开始。最初孩子憋大便的时间很长,大便太干,解便就很困难。情况持续两周后,父母认为孩子是便秘,就熬中药给孩子喝,但没有效果。孩子仍然2~3天才解一次大便,每次都是憋得不行了然后解在裤子里。父母又给孩子使用开塞露和肥皂块塞肛门,想通过刺激肛门来使孩子解大便。每次给孩子塞肛门他就害怕,老躲着父母,憋大便的时候也不让父母发现。一个月后,父母停止了使用开塞露和肥皂块,改让孩子每天坐马桶,不管孩子是否想解便都要坐一次马桶,结果孩子每天像完成任务一样,直接坐在马桶盖上两秒钟就起来了,还高声叫道:“我今天已经坐了马桶啦!”这样反复折腾了半年多,孩子的憋大便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后来,朋友将孩子转到一个理念较好的幼儿园,孩子在这个幼儿园很快乐。在对待孩子憋大便的问题上,老师告诉朋友不要紧张,孩子通过游戏也在对自己进行调整。有一次朋友看见儿子在独自玩一个游戏,他对游戏中的一个小动物说:“我们玩了这么长的时间了,你要拉巴巴了吗,现在想拉巴巴吗?你可以到卫生间去,现在你去坐马桶拉巴巴吧。”孩子憋大便的情况已经持续一年多,由于父母“折腾”孩子的时间太长(近半年),又没有合适的心理医生帮助孩子,修复的过程也就特别缓慢。这个时候孩子就更需要父母的耐心和支持了。我和她一起交流了对待孩子憋大便的处理方法后,她和先生改变了对孩子憋大便的处理方式,不再督促孩子解便,不再对此紧张焦虑,不再每天问孩子“要不要大便”。5个月过去了,在朋友一家人的努力下,孩子终于结束了憋大便的情况。小便频繁也是肛欲期的表现我女儿两岁半,最近一周老师注意到她一个多小时的午睡时间去了近10次厕所,白天玩的时候去卫生间也比平时去的次数要多。知道这个情况后,我带她去医院看了内科大夫,同时问起这个尿频的问题。大夫给化验了尿常规,尿检均为阴性,是正常的。孩子身体和活动没有其他问题,目前也很健康,这尿频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尿路感染的典型表现有尿频(频繁解小便)、尿急(憋不住尿)和尿痛(小便时感觉痛),有的孩子尿液像洗肉水样,呈粉红色混浊状,有的是血尿。医学检查有尿常规的异常才能够诊断为尿路感染。在肛欲期,部分孩子表现为频繁上卫生间解小便,这不是泌尿系统疾病引起的病症,而是孩子在反复体验尿道括约肌的收缩,学习如何控制这些括约肌。所以,当孩子频繁小便的时候,如果排除了疾病的因素,也就可以归为肛欲期的表现。我拉了一只蜗牛我家儿子两岁10个月,这段时间爱憋大便,有时候憋上半个小时才能拉出来,拉完后还要拉着爸爸妈 妈研究他的大便拉得像什么,有时候说大便像月亮,有时候说大便像蜗牛……有一次拉了三块,说这一块是爸爸,那一块是妈 妈,还有一块是宝宝……发生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一两个月了。处在肛欲期的孩子还会表现为对自己的排泄物着迷,研究自己的排泄物。孩子天生就对世间的万事万物充满了探索的欲望,对自己的排泄物也不例外。有的孩子在解便后,会用手去玩大便或小便。当孩子对自己的排泄物进行研究的时候,父母不要打搅孩子,可以告诉孩子不要将大小便到处涂抹,如果仅是孩子的手上沾上了大小便,父母协助孩子洗干净就可以了,不要斥责孩子不讲卫生,也不要以“肮脏”“羞”等概念来训斥孩子。可以温和地告诉孩子,大小便中有细菌,如果不先洗干净手上的大小便,身体会得病。
灌肠为什么会产生性快感
主要原因应该是肛门的敏感细胞比较多,灌肠是通过肛门往肠道里灌注液体,经过肛门所以就会有快感。
婴幼儿期性心理的婴幼儿性心理
(一)婴儿期性心理——无意识性愉快体验
以前人们有一种误解,以为在儿童时代,尤其是婴儿期性冲动是不存在的。现在虽然有些人已经改变了这种看法,但仍认为此种存在并不是正常的存在。那么,婴儿期到底是否存在性心理呢?其表现有何特点呢?其性角色的发育由何种因素影响呢?
著名的英国性心理学家霭理士(Eliis)曾在他的《性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在婴儿出生不久,生殖器官感受性刺激的自然倾向已经有一个基本的变异的范围。在初生的婴儿,这一部分也往往感觉到刺激……这是很寻常的事。”弗洛伊德也认为,就人的个体来说,他的性生活早在婴儿期就开始了,而不是从成熟期才开始的。许多学者的观察发现,一周岁左右的男孩和女孩常出现生殖器官的手淫行为。还可以见到手淫时出现性高潮现象。可见,婴儿期存在性问题。这种性的问题取决于性器官决定的性别差异,是在性身份的确立的生理特征的基础上产生的。其性心理表现特点是无意识的性愉乐体验。它和婴儿早期与父母关系直接相关。
婴儿出生前,父母和胎儿并无直接的肉体接触。在一部分家庭中,孩子出世时,父亲在场。但在更多的家庭中,父亲没有与妻子共享这一经历。做父亲的无法体验胎儿在母体体内时,母亲的那种兴奋、那种感受。婴儿出生后,由于母亲哺乳,照顾孩子,与孩子的身体接触的机会、方式均比父亲多,因此,婴儿与父亲和婴儿与母亲之间相互关系以及相互作用产生不平衡的局面。而这种不平衡局面还继续维持下去。这对婴儿的成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般看来,婴儿吸乳只是生来所具有的一种本能反应,或简单作为提供营养的一种自然手段。但多数性心理专家认为,婴儿吸乳,含有性的因素。婴儿在吸乳时,其嘴唇与母亲的乳头发生接触之际,婴儿势必感觉到极度的愉快。大家知道,对于哺乳期的婴儿来说,吸乳是防止婴儿哭闹的最好办法。婴儿吸不到乳头时,往往喜欢吸大拇指。虽然这种行为可以给婴儿提供一些快感。由于口部到了成人时期是一个性欲部位,故一些性心理学专家把口部作为婴儿期“性欲”快感中心。弗洛伊德曾在《精神分析引论.精神病通论》一书中写道:“当婴儿在怀抱内熟睡,感到满足的时候,他那舒服的神情和成年时体验到性满足后的神情相似”。“吃奶吸乳乃是整个性生活的最早期的表现形式,是后来各种性满足的雏型”。弗洛伊德还在其《幼儿的性欲》一文中,把口和与口唇相连的部分称为“口部性快感区”。弗洛伊德的观点对我们研究婴儿性心理具有一定意义。
对于婴儿来说,伴随着生理的发育,身体的长高,其感知觉、思维、情感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其性心理的发展的这种无意识的性愉快体验,与其他心理过程的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
(二)幼儿期性心理——性意识的蕴育
幼儿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飞跃时期,也是性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生物因素(先天的染色体组成和生殖器官结构)只是决定了婴儿的性身份,但如何发展性心理和进入性角色,在后天,尤其是幼儿期,学习会起重要的作用。此阶段是性意识的蕴育阶段,其性愉快体验从无意向有意转化,逐渐认识到性器官的差异,识别性身份,并开始意识到性角色。弗洛伊德将此期称之为“最重要的时期”,“因为它打下往后一切性的发展的基础和方向”。
1、幼儿性身份和性角色发育特点
性身份就是一个人的性别身份,是一个人感到自身是男是女的方式;而性角色则是性身份被人所描述或者被自身所证实的方式。一般性身份在生命的最初三年就已确立,幼儿能够识别自己是男还是女。同时,他们在家庭和周围的环境里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性角色。也即自己应该扮演男性,还是女性角色。
幼儿性身份和性角色的发育途径是比较复杂的。幼儿对性的认识受到父母、社会教育和文化熏陶的影响,其中包括父母亲对子女的态度、同龄儿童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幼儿本身的个性因素。
一般性身份的主要决定因素到18个月时就已充分发育。随着幼儿语言机能的发育,感知觉的发展,通过和周围环境的接触,不同玩具服装等的识别,使幼儿
敏锐地察觉到其他人对自己的反应,识别自身的能力的不断提高。通常在18个月至3岁之间,幼儿更多地意识到他们自己和其他人的衣着打扮上的差异,慢慢地了解了自己的性身份。比如,小女孩的衣服总是很鲜艳、头发总比男孩长、喜欢玩布娃娃等;而小男孩的衣服多很随便,短短的头发很利落、喜欢玩枪、车等玩具,这就可以从一个新的方面识别性身份。
到了三岁或更早一些,幼儿在家庭和周围的环境里开始意识到性角色,父母的态度及他们与孩子的关系对性色角的识别起着重要作用。如果父母不能恰当地打扮孩子,或者硬要按照自己的性别愿望打扮孩子,男扮女装或女扮男装,甚至将女孩当男孩抚养,男孩当女孩抚养,在取名、购买玩具、对幼儿谈话,对其行为要求以及做游戏中不能以幼儿正常性角色去强化,最终造成孩子性角色识别障碍,成年后往往导致性变态。
其他人的感觉或社会文化等因素也以多种方式影响幼儿性身份和性角色的发育。
2、幼儿性欲和性心理的发育
弗洛伊德把幼儿性欲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所谓自恋期。这是开始于婴儿降生后的最初阶段。因为吸吮动作在这一时期最重要。所以,口部性本能占主导地位。将近两岁时,幼儿自我意识生长了。性本能开始向着自己,把自己当作爱的对象。第二阶段是两岁左右。这时,母亲发挥权威,要求儿童控制便溺,这就造成肛门快感区的自我满足。第三阶段就是伊底帕斯潜意识情意综合期。这是幼儿性欲发展中最危险的阶段。儿童开始向外界寻求爱的对象,首先不可避免地把爱的感情发泄到自己最亲近的人——父母或保姆。这时儿童的性要求要由异性父母来满足,对同性双亲怀有对立情感,即具有“恋母情绪”和“恋父情绪”。弗洛伊德把第三个阶段的幼儿性欲看作是最重要的因素,它的发展将决定着一个人的心理特性。
依据弗氏观点,幼儿性欲和性心理的发育过程中,一般经过“肛门欲期”和“性器欲期”。孩子从8个月至3、4岁为幼儿性心理发育的“肛门欲期”。这一时期,幼儿从排泄物的充足和排放两个过程得到满足。他们喜欢玩弄大便,喜欢摩擦肛门,大小便时总爱磨蹭,断断续续不愿很快结束。如果平日的大便行为很自然,很顺利,而并没有便秘,则这种由肛门造成的快感中心的机会并不多。否则,排泄的行为势必引起一种通畅与愉快的感觉,日久天长就会成为一种习惯。
幼儿3—7岁是性心理发育的“非性爱的异性好感期”,弗洛伊德称之为“阳具崇拜期”。这个时期,幼儿已具有初步的性别意识,知道男女性别角色,并发现男孩和女孩性别上的区别。男孩常因为有阳具而感到自豪、得意,常喜欢光腚和玩弄阳具;女孩羡慕阳具,常因自己缺少阳具而感到羞涩。这一阶段,幼儿的性器欲并不强烈,它常常和父母的亲情混在一起,在与父母的亲切感情之中带有性的意念。男孩常常偏爱母亲,极端者甚至想独占母亲而仇视父亲;女孩则存在“爱父仇母”的相应情形,弗氏称之为“恋父情绪”或“恋母情绪”。如果幼儿时期的这种恋父、恋母情绪太深,不能及时割断,会有碍于幼儿性欲和性心理的健康发育。
虽然国内一些心理学家不完全同意弗洛伊德关于幼儿性欲的一些看法和理论,但从生理上、心理上分析,许多现象确属性问题。那么,幼儿性心理发育有何特点呢?
3、幼儿性心理发育特点
幼儿性心理发育具有两个特点,即自发性和好奇性。人们常常看到3-4岁幼儿玩弄、触摸或暴露性器官,如男孩用手摸阴茎,女孩用桌子边角或其他物体去触及阴蒂而感到快感,这并没有性目的,而是一种自发现象。幼儿还常常喜欢观看和触摸其他同性或异性幼儿的生殖器,或裸体向异性小伙伴显示生殖器,甚至进行性接触游戏,这是好奇心的驱使。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产生,幼儿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性身份和性角色。尤其是当发觉男孩与女孩的性别差异后,他们就会有意识地表现出对性的好奇和关心。也就会不断地提出各种关于性的疑问。例如人的妊娠、人的出生、男女身体与特征的不同、与父母的关系等。此过程便是性意识的蕴育过程。在此过程中,父母的正确引导与教育,周围环境的积极影响,对幼儿的性心理的正常、健康发育是非常重要的。
弗洛伊德把性心理发展分为以下哪些阶段?
1、口唇期
出现在生命的第一年,这个时期的性感区是口腔。在口唇阶段的初期(0~6个月),身体快感主要来自于口唇的吮吸活动。在口唇期的晚期(6个月~1岁),婴儿体验快感的部位主要是牙齿、牙床和腭部,快感来自撕咬活动。
弗洛伊德认为,这种寻求口唇快感的自然行为是个体性欲的雏形。口唇性欲倾向一直会延续到成人阶段,接吻、咬东西、抽烟或饮酒的快乐,都是口唇快感的延伸。
口唇器性心理发展中的过度缺失或过度满足及其不当看护行为等都可能带来性心理的“停滞”发展,产生“固着”现象。
口唇期性欲发展“停滞”而可能导致的不健康人格:
口欲综合型人格:被动、依赖、退缩,日常行为沉溺于吃喝、抽烟酗酒、亲吻、口交等内容。(过度满足)
口欲施虐型人格:仇视他人、反社会、分析讽刺挖苦,沉溺于撕咬行为。(过度缺失)
2、肛门期
出现在生命的1-3岁,动欲区在肛门区域,快感主要来自对粪便的排出与控制,以及触弄和玩耍大小便。
在这一时期,儿童必须学会有序地排泄,使之符合社会的卫生习惯要求。于是父母对孩子的大小便训练和卫生要求可能会对儿童人格发展产生持久的影响。例如儿童如果经常因随地大小便弄脏房间或衣服而受到严厉惩罚,就可能会导致自责、压抑或肮脏感等。而如果一味任其自有排泄,不加限制,成年后人格可能产生肮脏、凌乱、浪费、无秩序、少责任等特点。
肛门期“停滞”人格
肛门排泄型:表现为邋遢、肮脏、浪费、无条理、行为放肆等。
肛门便秘型:表现为过份干净、清洁、过份注意条理和小节、固执、吝啬、强迫等。
3、性器期
从大约3岁至5或6岁,性满足的来源从肛门区转移至生殖器期。在这一年龄,儿童开始有了自己的“性生活”:一方面通过抚摸和玩弄阴茎或阴蒂会产生快感,另一方面开始向外界寻求爱的对象—母亲或父亲,于是产生恋母或恋父情结。
3岁儿童性生活与成人“所不同的,是(1)因生殖器尚未成熟,以至缺乏稳定的组织;(2)倒错现象的存在(3)整个冲动力较为薄弱”。
这里儿童的性生活主要指的是恋父恋母情结。
性器期儿童对父母的性欲导致男孩出现俄底浦斯情结(恋母情结)或女孩出现伊勒克特拉情结(恋父情结)。
“阉割焦虑” 和“阴茎嫉妒”
“阉割焦虑” 这一概念来自男孩害怕父亲对自己爱母亲并与之竞争而进行报复,割去阴茎。
“阴茎嫉妒” 女孩发现了异性的生殖器官后,会认为母亲没有把阴茎生给她们或造成她们被阉割的状态,使她们感到委屈,甚至产生阴茎嫉妒。
弗洛伊德坚信日后的人格问题可归因于阉割焦虑或阴茎嫉妒。
4、潜伏期
6—11岁 ,力比多能量转移到充满活力的学习、交往、体育等活动中,或被压抑到潜意识里,直到青春期。
随着儿童在学校获得更多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对社会道德标准的内化,自我和超我的人格力量得以更高发展。
本阶段,虽然性本能是潜伏的,但是前面各阶段的发展经验是被潜抑与记忆深处的,他们在日后仍会影响的个体人格的发展。
5、生殖期
11-13岁开始,青春期生理的成熟重新唤醒了前期压抑的性冲动,性的生理能量大量涌现(荷尔蒙激素的大量分泌)。青少年的性需求指向年龄接近的异性,并希望建立两性关系。此阶段,青少年必须学会以社会可接受的方式表达性冲动,但又由于这一时期性行为往往被社会禁止,所以青少年通常会采用剧烈运动来消耗体力,从而达到排解性的压力或宣泄内心焦虑与不安的目的。
弗洛伊德认为这一时期如果不能顺利发发展,儿童就可能产生性犯罪、性倒错,甚至患精神病。
成人人格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前三个发展阶段已基本形成,所以儿童的早年环境、早期经历对其成年后的人格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成人的变态心理、心理冲突都可追溯到早年期创伤性经历和压抑的情结。
本人27岁,最近几天老师肛门痒、拉大便的时候就有种挠痒痒的快感。请问是...
说明你是换了痔疮,内痔、吃点药就好了!
本文链接:http://www.rightactionscript.com/2023/05/2447/